物理 强调概念深刻理解 注重模型构建应用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沈启正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赵惠松
全卷试题紧扣《考试说明》,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立足主干知识。试题情景联系实际,体现能力立意。试卷风格及题量保持稳定,有较高的区分度。主要特点有:
一、体现我国科技的最新成就
试题多以我国最新科技成就为背景。如第2题的“九章”量子计算机、第3题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第14题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第7题和第21题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都是我国近年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试题紧扣时代性,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紧密结合的同时,要求学生抽丝剥茧,找出相关物理概念在具体问题中的相互关系,概括出物理概念或规律加以应用。
二、注重基本概念的透彻理解
试题设计时特别注重考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细微辨别。如第1题功率单位的物理意义,第4题考查作用力与摩擦力的区别,第6题中 “先后”二字隐含着的物理过程极易导致题意理解的失误,第7题中故意设置多余已知量进行干扰迷惑,第8题利用环形电流磁场类比判断通电螺线管长度与磁场强弱的关系,第11题从能量分配流程图读取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料最终转化成的内能,第13题频率、振幅相同的两列相向波叠加后形成的干涉现象等等,都要求考生对物理基本概念有透彻的理解。
三、强调真实情境中建构模型
试题强调模型建构,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7题实验题第(2)题“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只有3枚大头针的新情景下如何解决问题。第20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显然情景与常见模型有所改变,临界条件也有所制约。第21题情境新颖,文字量大,考生在短时间内建构模型实属不易,本题的难点与关键是根据ab棒相对磁场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来判断ab棒受的安培力方向,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判断导轨和船舱的受力情况。第22题是常见的组合场问题,通过离子注入过程的分析,突出物理模型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